搜尋 楊德昌 的結果 │
共找到 16 筆

夢多《辣妹刺客3》驚喜合作前田敦子笑稱:成國際巨星
但從最後成品中依然看得出兩人的好感情。監製鈴木祐介和夢多合作已經培養出默契,而監製鈴木祐介不只是喜愛造訪台灣,更是資深電影迷,對台灣電影如數家珍,最愛作品是殿堂級導演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和黑幫電影「艋舺」,讓夢多讚嘆,鈴木祐介看的台灣電影比他還多。延續這份對台灣的愛,鈴木祐介透露未來將在台灣拍攝新片,更會與夢多再次合作,期待更多作品和台灣觀眾見面。電影「辣妹刺客3:假期殺機」3月28日全台上映。。......
03-27 12:34

金馬60/Lulu挑大梁接典禮主持棒1人飾4角致敬經典角色
55屆金鐘獎,大型典禮經驗豐富,但她在接獲金馬獎邀約時,第一時間不敢相信也不敢答應,驚喜之餘還再三確認。Lulu表示今年因緣際會看了楊德昌導演的展覽與電影,也重溫不少台灣新電影,尤其是侯孝賢導演的代表作,更嘗試在節目邀訪幕前幕後的電影人,好像離電影更近了,但沒想到可以主持金馬獎。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於是決定接受這項挑戰。。執導金馬60典禮主持宣傳影片的殷振豪也盛讚Lulu多才多藝,完美駕馭「一代宗師」章子怡、「我是一片雲」林青霞、「熱帶魚」文英阿姨,以及「不能說的祕密」周杰倫等經典形象,不僅跨越男女老少,......
10-13 18:08

資深導演余為彥驚傳辭世享壽71歲
「童黨萬歲」獲得第26屆金馬獎最佳影片提名。。回顧余為彥早期投入電影工作生涯,不得不提起楊德昌。他曾擔任「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獨立時代」、「麻將」、「一一」等片的監製與製片,和楊德昌有深厚合作關係,更是成就這些經典作品不可缺少的幕後推手。。國家影視聽中心指出,余為彥過去受訪時曾表示,自己是篤信「道具就在身邊」的人。當初「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預算吃緊,卻要在這樣的製作條件下還原民國50年代的台灣,余為彥就從建中的倉庫挖出不要的課桌椅、教具、制服配件,竭盡一切的造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場景氛圍,讓他成功......
06-20 15:24

張震從小帥到大!14歲嫩臉曝光許願「想要一個房間」
,被影壇與影迷認可他的演技拿獎是眾望所歸。但其實張震當年在14歲時,就因演出楊德昌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走紅影壇,還因此入圍金馬男主角,入行至今30年的他,隨著他首度躍上金馬,14歲時初出道上節目的畫面也被起底,而與他同框的主持人陶晶瑩,兩人凍齡的模樣,成為粉絲討論焦點。當年14歲的張震,因為演出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走紅,他在1991年時,曾到華視當紅的綜藝節目「連環泡」去宣傳電影,與父親張國柱分坐不同地方,分別接受主持人陶晶瑩與許效舜的訪問。而張震在節目一開始,是先接受陶晶瑩訪問,當時還稚氣未脫......
11-30 11:11

金馬終身成就獎得主病逝享耆壽92歲
後工作者。李行導演和朱延平導演親手把這個獎頒給我,讓我終身難忘。」。而張永祥致詞時也提及,「楊德昌導演說,我們命好,趕上了這個不幸的時代。這句話是反諷,他的意思是說對這個社會不滿,但生在了這個時代。我就非常幸運,我生在一個美好的年代,1965年「養鴨人家」剛剛上映時,經濟起飛,我寫劇本都寫善良的人性。我寫了120個劇本,好像都沒真正寫過壞人,因為那個年代沒有壞人,不是我劇本寫得好。現在我老了,金馬獎還年輕,祝福各位」,讓人相當感動,沒想到如今卻傳出噩耗,令人不禁唏噓。據了解,張永祥創作的電影劇本達120部,......
10-08 14:30

《孤味》改編家族經驗聚焦三代女性刻劃情感衝突
年短片「龍蝦小孩」獲洛杉磯亞太影展金軸獎、入選東京國際短片節競賽新導演守護者廖慶松1950年生於台北萬華重要得獎紀錄:2018年第55屆金馬獎特別貢獻獎2006年第10屆台灣國家文藝獎2002年金馬獎年度最佳台灣電影工作者剪接過這些導演的首部電影:侯孝賢、楊德昌、萬仁、吳念真、徐小明、張作驥、易智言、王小帥、劉杰、姚宏易、林靖傑、陳芯宜、楊雅喆、陳懷恩、侯季然、梅峰、王學博、黃熙、莊景燊、仇晟、劉若英、許承傑等。以上言論不代表東森新聞立場。文章來源:「全文」「孤味」改編家族經驗 聚焦三代女性刻劃情感衝突由「......
11-08 14:28

10年無性婚姻失敗!61歲蔡琴淚崩:沒機會當媽
能嚐到的一個角色。」透露自己最大遺憾就是沒能成為人母,蔡琴真性惹哭現場所有人,事實上她兩段婚姻中最著名的就是和楊德昌導演談了一場柏拉圖式的愛情,10年婚姻最後因為楊德昌外遇劃下終點,這讓蔡琴曾一度心痛到唱不了「點亮霓虹燈」這首歌。人生走過風雨,但如今上節目一談到婚姻又悲從中來。......
11-09 20:28

余苑綺直腸癌復發擴散到肝肺!醫揭治療關鍵
患大腸癌後,2011年12月時,癌細胞轉移到了肝臟,他才終於放下工作專心養病,歷經切除膽結石及化療,持續抗癌3年後,仍不幸在2013年7月2日病逝。另,拍攝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知名導演楊德昌,在2000年發現罹患大腸癌,抗癌7年後,因大腸癌併發症離世;有「冷面笑匠」稱號的賀一航,及「秀場天王」豬哥亮,都是因為大腸癌,而在人生舞台上謝幕。雖然如此,但仍有人抗癌成功,像是香港小虎隊成員林利「林立洋」和資深藝人楊烈,都幸運的治療成功,得以延續生命。根據「聯合健康元氣網」報導,大腸直腸癌經常是由腸道內的息肉......
10-22 15:41

獲金馬表揚!跟焦師劉三郎:我工作品質的保證書
示範。劉三郎1988年進入世界新專電影科技術組,畢業後進入阿榮片廠,首部入行電影是1994年導演楊德昌的「獨立時代」,首部參與跟焦工作是1995年導演瞿友寧的「街頭石子」,此後20多年皆專精於跟焦技術,參與過「運轉手之戀」、「雙瞳」及「大佛普拉斯」等經典作品。「跟焦師」在電影攝影師專注於鏡位及拍攝過程中,要在隨時移動的演員及鏡頭間,精準測量出其中的距離並調整鏡頭焦點,讓鏡頭的焦段變化如人眼決定焦點般靈活,是極度科學又兼具藝術的專業工作。劉三郎今晚上台後,從資深攝影師中島長雄「鍾孟宏」手中接過獎座,並表示要把......
11-17 22:05

表現電影最好的部分!廖慶松獲金馬特別貢獻
973年中影第一期電影技術人員訓練班畢業的資深剪接師,隔年進入中影公司製片廠任職剪輯,與多位傑出影人如楊德昌、侯孝賢、萬仁等合作無間,打造出「兒子的大玩偶」、「恐怖份子」、「戀戀風塵」、「悲情城市」等經典作,有「台灣新電影保母」美譽。廖慶松經手無數影片,入圍金馬最佳剪輯的紀錄已十數次。關於獎項的得失心,他先前在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笑說,自己早在前幾次槓龜時就選擇全然放下,他指著工作螢幕、拍著椅子扶手說:「幹電影的,就是做,我最喜歡坐在這裡,一直看、一直調,直到片子與導演想傳遞的情感最接近的那一刻。」廖慶松說......
11-17 21:52

人間蒸發!金馬男星驚爆憂鬱症復發好友找不到人
人間蒸發。圖/柯宇綸臉書柯宇綸從4歲起擔任童星,曾客串演出「搭錯車」等電影,14歲時,參與楊德昌導演「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為他第一部正式演出的作品。出道多年的他,2007年才在李安電影「色戒」嶄露頭角,隔4年更靠「翻滾吧!阿信」獲得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的肯定。不料據「鏡週刊」報導,柯宇綸捲入台獨風波後,原本和郭富城、梁朝偉一起主演的電影「風再起時」,有關他的宣傳資料在大陸全被刪掉,連原本要在大陸上映的電影「強尼凱克」也被迫延期,形同遭到封殺。好友爆料,他因此大受打擊,憂鬱症也復發,幾乎都不出門,即便外出也是到......
07-17 22:00

唐從聖流年不利?遭爆未婚生女形象大傷
拍電影,曾在「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客串,後來在電影「麻將」中擔綱男主角,當年還跟楊德昌導演,一起登上柏林影展。不論是模仿前總統陳水扁,還是作家李敖,唐從聖表演維妙維肖,也讓他在演藝圈闖出知名度,但他最早其實是拍電影出道。還在念大學時就客串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後來再被楊德昌導演欽點,在電影「麻將」中參一角。當年唐從聖戰戰兢兢,因為他升格當主角,戲份多過張震,卻也將表演發揮淋漓盡致,還登上柏林影展,相當風光。後來唐從聖陸續活耀舞台劇、綜藝節目,甚至嘗試發片當歌手,幾乎沒有負評的他,今年卻出事了。今年六月......
09-30 13:47

吳念真與侯孝賢回春楊德昌作品靠修復再現
吳念真與侯孝賢回春楊德昌作品靠修復再現 ... 吳念真與侯孝賢回春楊德昌作品靠修復再現。今年是楊德昌導演逝世十周年,當年他的三部作品藉電影修復即將再現大銀幕,有年輕時張艾嘉主演「海灘的一天」,吳念真跟金燕玲合作的「一一」,這部片讓楊德昌得到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另外一部「青梅竹馬」32年前侯孝賢跟蔡琴共同演出,現在全靠電影修復讓人見到大導演和明星當年青澀樣! ... 楊德昌,修復,電影,吳念真,侯孝賢......
07-04 19:21

「牯嶺街」修復再上映「小貓王」歌聲懾人秘辛
「牯嶺街」修復再上映「小貓王」歌聲懾人秘辛。楊德昌經典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重新上映,片中在少年樂團裡,一個專唱女調超高音的角色「小貓王」,現在已經轉行做修車廠老闆,不過談起這段電影歲月,小貓王也透露,當年他在電影裡豔驚四座的貓王招牌歌曲,背後秘密。......
11-15 21:56

「牯嶺街」修復上映四小時片長考驗影迷
」修復上映四小時片長考驗影迷。被譽為台灣的伍迪艾倫「大導演楊德昌」過世快十年,他的經典金獎作品「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配合金馬影展重新上映。史詩般格局,片長將近四小時考驗影迷耐性,不過也讓資深影迷懷念起,這位影響台灣新浪潮電影的重要推手,一路開創的電影之路。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改編自60年代初建中少年的情殺事件,影片內容對台北城市中的中產階級寫實的描繪,呈現貼近現實的題材。電機系出身的楊德昌用理工的腦栽進電影世界,1982年跟人合拍光陰的故事,解析社會真實現象關懷大眾現實生活和共同記憶,被認為是台灣新電影的首部......
11-10 23:39